台州市水利局2020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
|
一、2021年工作总结 2020年台州市水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标“重要窗口”建设新目标新定位,深入践行“三立三进三突围”,全力打好水利建设“五大攻坚战”,全市防灾减灾、水资源节约利用与供水保障能力有效加强,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涉水事务监管水平全面提升,水利建设逆势上扬、完成年度投资56.7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26%,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28.3亿元、较上年增长15.98%,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克服疫情影响,水利建设投资逆势上扬。迅速落实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举措,组建水利工程复工复产专项服务组,开展“一对一”专项服务、“多对一”组团服务,推动全市15个在建重大水利项目3月底前实现100%复工,其中朱溪水库工程2月中旬实现复工,为全省最早。立足“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抢抓政策“窗口期”、建设“机遇期”,成立重大项目推进和争先创优两大专班,集中一切资源、调动一切因素,以“海塘安澜”“百项千亿”“民生实事”为核心,全面打响水利建设“五大攻坚战”,通过落实“五个一”包干责任制、“跑部进省”工作法,推行“一项一策”“一图一表一指数”项目管理机制和“一周一碰头、一月一调度”工作推进机制,将水利重大项目建设纳入市对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有力举措,将项目前期周期普遍压缩至平常的60%,集聚区海塘提升、永宁江闸强排一期、七条河拓浚(椒江段)、玉环漩门湾拓浚扩排、椒江城东堤塘治理、临海南洋海塘提标加固等9项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集聚区海塘提升、椒江治理(天台始丰溪段)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年度水利重大项目开工数全省第一;争取水利重大项目省级及以上补助资金14亿元、申报申请政府债券资金和银行金融贷款28.8亿元,争取用地带帽指标1.04万亩,破解多个规划冲突、设计变更等“卡脖子”难题,在建项目全面提速,水利投资逆势上扬,完成56.7亿元、为年度计划任务的126%,其中管理业投资28.3亿元、较上年增长15.98%。《沿海台风多发地加强水利工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全国唯一的“防台风示范基地”浙江台州市为例》获国务院胡春华副总理,省委袁家军书记、省政府郑栅洁省长批示肯定。 (二)坚持安全为本,水旱灾害防御有力有效。打好“海塘安澜千亿工程”攻坚战,完成海塘安澜“一县一方案”编制批复,“并联式”推进项目前期,“压茬式”推动项目施工,全市新开工海塘11条、58公里,项目数量和长度均居全省第一;同步探索实施塘长制、数字化海塘等长效管护措施,不断推动海塘建得快、管得好,海塘安澜建设管理工作得到水利部、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我市《推行“塘长制”建立海塘长效建管新模式》的做法获评水利部基层治水十大经验,《台州市加快“海塘安澜”工程建设奋力打造引领现代化湾区发展的“海上长城”》作法获省委办公厅发文交流推广。打好“防洪排涝能力提升”攻坚战,临海大田平原排涝一期完成通水验收,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水系全线贯通、河道工程基本完工,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完工见效,洪家场浦排涝调蓄工程完成调蓄区设计变更、加快东山湖开挖,青龙浦排涝工程十塘节制闸加快建设,临海大田平原排涝二期许安排涝隧洞掘进500米。打好标准洪水、水库失事、山洪灾害“三大风险”防御战,完成椒江流域(永宁江流域)、台州市区和其余县市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以及沿海各县(市、区)超标准风暴潮防御预案编制,制定椒江流域洪水调度规则和预警发布机制;深入开展水库提能保安专项行动,梳理确定山洪灾害防御重点村落999个并全部纳入管控清单;足额储备防汛抢险物资,选聘防汛调度和防汛抢险专家500余人,组建水利工程专业抢险队伍8支360人;开展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建设,完成新改建水文站334处;梅雨强降雨和“黑格比”台风暴雨期间,坚持全过程研判、全方位支撑、全天候测报、全流域联调,山洪灾害预警提前24小时,洪水预报提前72小时,全市各大中型水库累计拦蓄水量2.6亿立方米,沿海平原河网累计排水5.66亿立方米,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达26亿元。坚持全市“一盘棋”,按照“先用长潭客水、后用本地主水,先用河网水、后用水库水”原则,统筹调配水资源,有效延缓旱情发展趋势,并确保温岭、玉环、三门等干旱地区群众有水喝、有水用,把旱情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补短板 强弱项 促提升 台州市“三位一体”夯筑水旱灾害防御网》的经验作法在全省水利系统交流推广。 (三)紧盯时序进度,水利民生实事成效显著。打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攻坚战,坚持“量质并重”,项目建设倒排工期、销号管理,水质管控落实“单村水质送检、单镇以上水厂自检、卫计部门行业抽检”三级检测体系,设施运行实行县级统管,全市完成年度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人口66.4万人,城乡供水一体化比例提升至88%,水费收缴率达100%, 8个有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建设任务的县(市、区)全面完成三年行动清盘验收,各地工作亮点纷呈,如温岭市将单村供水人口控制在5%以内,最高标准实现单村水务统管,单村供水站水质一月两检、全面达标;黄岩区、临海市、三门县立足城市管网“能延则延”,加大投入,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0%;天台县立足“能并则并”,整合撤并单村供水站263处,高标准建设联村水站53处;仙居县坚持“建成一座、美化一村”,建设美丽水站28座、高标准水站272座,等。对标规范化管护实施方案,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取水许可办理、名录动态调整和纳入规范化管护工作。打好“幸福河湖攻坚战”,立足“保河湖安澜底线、创河湖美丽风景线”,统筹推进全市骨干河道整治、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美丽河湖建设等工作,全市完成中小河流治理7.7公里,为年度计划的154%;实施水利工程安全鉴定62项,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7座、万方以上山塘整治51座,分别为年度计划任务的140%和100%;椒江治理(天台始丰溪段)完成干堤加固6.5公里,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08%;美丽河湖创建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57亿元,创成市级美丽河湖16条(个),其中省级11条(个),台州市水利局被市委表彰为新时代美丽台州建设突出贡献集体,特别是按照建设“幸福河湖”大景区要求,谋篇布局“一域一网一江”,编制台州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1-2035)》,积极谋划打造美丽河湖“升级版”,《台州市匠心打造“千里幸福河、万顷绿水苑”构建循环生态美丽水网》的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 (四)狠抓开源节流,水资源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打好“水资源保障和节约攻坚战”。提速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朱溪水库大坝填筑至117.5米高程;方溪水库大坝主体基本完工;盂溪水库完工验收,发挥拦蓄作用;东屏水库开展隧洞掘进;台州引水工程隧洞全线贯通;南部湾区引水工程隧洞掘进13公里;椒(灵)江建闸引水工程完成利奇马台风后与新规划工况下椒(灵)江洪水冲淤特征、调度冲淤和洪水影响研究、闸下极限淤积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研究、椒(灵)江建闸对临海防洪排涝影响分析等3项关键性专题研究。全面实施节水行动,提请市政府印发《台州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编制《椒江流域水量分配和流域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出台《水资源管理规范化体系操作手册》,制定《台州市节约用水奖励办法》,公布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完成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建成节水示范酒店2家、节水示范企业2家、节水示范校园1家,完成节水型公共机构建设11家,临海市、仙居县通过节水型社会国标复核,天台县通过省标验收、达到国标标准。全面深化供水改革,推动实现三区供水经营管理一体化。 (五)强化刚性约束,行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台州市2020年水利行业强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局领导带队的综合督查、专项检查和“四不两直”暗访督查,指导完成工程竣工验收38项,水利部太湖流域片年度安全生产检查现场教学培训会在我市召开,我市代表浙江省在今年10月份水利部组织的“2019-2020年度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中取得了全国第三名(除直辖市外省级单位第一名)的优秀成绩。坚决守牢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连续第5年获省考核优秀,列全省第2名,获中央财政激励资金奖励。突出水域空间管控,常态化推进河湖“清四乱”,特别是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实施《椒江流域水域岸线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累计清理整改河湖“四乱”问题81个;全市累计完成河流划界1.5万公里,创建无违建河道720.9公里。加快水电绿色发展转型,全面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改年度任务。加大水土保持管控力度,查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6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5平方公里,落实最严格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连续第2年获省考核优秀、列全省第2名,仙居抽水蓄能电站被水利部表彰为全国生态文明工程(全国仅9个)。 (六)聚焦重点领域,水利改革创新稳步推进。不断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水利工作深入融合,水利投资项目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接入政府在线平台,实现申报、受理、审批等全环节100%线上流转,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开通“绿色通道”,允许重点项目生产建设单位通过网络、邮寄等方式作出落实水保措施承诺,先行复工复产,全力助企稳岗促发展。大力推进取水许可电子证照改革,各县(市、区)已具备办证能力。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组织并制定了全年检查计划,全年组织出动检查人员158人次,实现了监管事项覆盖率100%、检查完成率100%、掌上执法率100%、信用监管比例100%。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三化”改革,开展物业化工程754个,确权办证369个,创建示范工程13个。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市级验收,累计完成改革面积176.7万亩。加快推进合同节水管理省级试点和节水数字化平台应用省级试点建设,其中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合同节水管理项目为全省首个省级合同节水试点项目。 (七)注重顶层设计,水利发展潜力充分激发。对标建设“重要窗口”新目标和“三立三进三突围”新发展路径,高标准谋划“十四五”水利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特别是围绕水安全、水保障、水生态、水治理、水城市“五个格局”,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以更高站位、宏大视野、前瞻思维编制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着力构建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高标准、高质量防洪保安、水务一体、水系生态、水城幸福、水利创新“五张网”。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完成新一轮水域空间调查,编制水域空间规划,并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充分衔接生态保护红线和国土空间布局,申报调整重大项目用地保护范围,努力破解土地要素制约瓶颈。强化汇报沟通,积极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全力争取椒江河口水利枢纽工程、椒江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等列入国家级规划,破解用地、用海等要素制约。我局《走前列、做表率,为建设“重要窗口”贡献水利力量》有关作法在全市市级单位工作交流会上作经验交流。 (八)坚持党建引领,水利铁军战斗力不断加强。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堂等方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3·14”“9·18”等治水重要论述,并组织开展重要知识点考试,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清廉水利”建设,深入排查廉政风险和失职渎职风险,开展廉政(提示)谈话257人次,组织作风效能建设等检查通报10次、点名道姓通报14人次。立足“奔流”党建品牌创建,加强支部建设,开展“干部论坛”9期,13名干部上台交流发言,评选党员示范岗4批40人、先锋党员16人,特别是组织党员干部服务疫情防控、复工复产288人次,开展结对支援服务7批115人次,有力提升了水利形象;完成“一廊一路、一室一馆”市级党建示范点建设。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加强干部培训,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在今年的干部联动调整中,轮岗交流、提拔使用副科级以上干部9名,局机关(含参公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平均年龄降至42岁,其中40周岁以下中层干部占比提高到35%,干部精气神进一步提振,水利铁军干事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局《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推动机关党的建设始终走在前、做表率》的经验作法在全市“建设清廉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推进会暨市直机关党组(党委)书记领办基层党建项目工作汇报会上作经验交流。 二、2021年工作思路 坚决践行新发展理念,围绕主题主线,以水工程、水资源、水生态、水防御和水改革“五个三”为抓手,对标“重要窗口”做贡献,推动“引领发展”开新局,加快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项目为王,推进水利基础设施“三大攻坚”。2021年是台州重大水利项目谋划建设突破年,计划按照“加快推进一批、加快开工一批、加快谋划一批”思路,继续开展项目攻坚,全年力争完成水利投资50亿元,水利管理业投资较今年增长10%以上。一是在建提速攻坚,加快建设集聚区海塘提升、三门海塘加固、椒江治理(天台始丰溪段)、仙居永安溪综合治理二期、永宁江强排一期、大田平原排涝二期、临海东部平原排涝、玉环漩门湾拓浚排涝等17项在建工程建设,东官河综合整治河道部分、洪家场浦排涝调蓄东山湖东片湖区、青龙浦排涝十塘节制闸、温岭南排张老桥隧洞等基本完工。二是项目开工攻坚,新开工建设七条河拓浚(椒江段)工程和椒江城西堤塘、路桥分水盐场塘、临海南洋海塘等海塘提升加固项目,力争椒(灵)江建闸引水扩排尤汛分洪工程开工建设。三是前期谋划攻坚,重点推进一江两岸超级海堤、椒江河口水利枢纽等谋划和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黄岩北排、温岭九龙汇调蓄等工程前期工作,完成椒江堤黄岩段、椒北海塘、玉环环岛西岸海塘等加固提标工程前期工作。 (二)坚持资源为本,开展节水管水惠民“三项行动”。一是开展全市域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落实总量强度“双控”指标,天台县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国标“全覆盖”;加强椒江流域生态流量管控,合理确定可分配水量。二是开展水资源保障行动。坚持朱溪水库与市引水工程、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其中南北水源应急互备工程完成80%;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实现全线隧洞贯通;方溪水库、东屏水库等工程加快推进。三是开展一体化供水行动。巩固提升农饮水达标提标行动成果,推进椒北水厂等规模化水厂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同质饮水;切实加强农村饮用水工程县级统管力度,加快开展“一户一表”改造,不断健全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三)坚持生态为先,聚力绿色美丽发展“三个关键”。一是推进幸福河湖建设。强化河湖生态空间管控和水域岸线管护,继续强化河湖“清四乱”力度,加快推进河湖管理标准化制度建设;坚持水岸共治,建成美丽河湖9条、乐水小镇9个、水美乡村90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滨水休闲廊道60公里以上,争取5个镇(街道)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列入省级试点。二是推进生态水保治理。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市(工程)创建,统筹实施中小河流治理、25度以上陡坡退耕还林还草、水源地保护等措施,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0平方公里以上,建成一批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工程。三是推进绿色水电建管。制定小水电绿色可持续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水电站生态泄流监管,创建绿色水电站2座以上。 (四)坚持安全为要,筑牢水旱灾害防御“三道屏障”。一是提高水工程保安能力。充分发挥现有工程防洪排涝作用,健全防洪工程安全风险管控长效机制,严格水库、水闸防汛调度管理,力争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4座、病险山塘整治50座。二是提高山洪灾害防治水平。深化山洪灾害防御数字化系统运用,开展山洪灾害预警阈值逐村核定;以括苍山区、湫水山区等暴雨中心区域为重点,结合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三是提高水文现代化水平。完善水文站网布局,全面提速水文“5+1”工程建设,新建改建水文测站159个;完善全流域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机制,深化洪水风险图等系统运用,加快开展椒江流域防洪预报调度一体化等系统研发。 (五)坚持创新为上,加强水利行业改革“三维赋能”。一是加强数字转型赋能。充分借助水管理数字化平台,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先进感知设备加密水利工程巡查检查;实施水利感知体系提升工程,加快“数字海塘”、椒江流域洪水预报调度一体化系统等研发建设,提升水利行业管理智慧化、数字化水平。二是加强投融资改革赋能。积极申请地方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信贷等,尤其积极探索椒北区块开发与水利建设整体打包模式,努力保障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三是加强政务服务赋能。深化水利“最多跑一次”改革,集成优化“网上办”“掌上办”,确保改革事项实现100%在线受理、审批、办结;强化水利社会服务职能和科普宣传力度,深化水利融媒体平台建设。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