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概况 | 水利简介 | 水系及流域 |
椒北平原
|
||||||
|
||||||
椒北与桃渚平原位于临海东部,南临椒江及台州湾,北接三门县坡坝港,西靠临海市桐峙山,东临东海,区域面积500公里。其中椒北平原居南,面积292平方公里;椒渚平原居北,面积208平方公里,两平原以小山相分,有河道相通,建水闸相隔。桃渚平原地面高程比椒北平原低0.6~0.8米,均为牛头山水库灌区。 椒北平原流域面积29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6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8%,山区123平方公里,占42%,平原地面高程2.8~3.2米,较低洼的是沿海围区,地面高程约2.5米。平原河流纵横交叉,大多发源于西北山区,自北向南注入椒江及台州湾,主要水系龙溪,发源于桐峙山新屋村东流龙王堂后南下,经溪口水库调蓄后,流至梓林,由章安回浦闸和华景闸排入椒江。其他水流分别从黄礁闸,百家王闸入椒江,从陶江闸、松浦闸、杜下浦闸及达岛闸出海。 椒渚平原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00平方公里,占48%,山区108平方公里,占52%,平原地区高程在2.2~2.4米,最低地区1.8米;平原河流向西向东入海,主要水系有洞港水系,发源于大岭山和长大山,有北涧、山场两小支流在荷花塘会合后称洞港,经下山村洞港闸入东海,主流长20公里,干流长9公里,河宽30~50米;另一条为桃渚港,发源于西北部的白岩山,称雉溪,与来自桃渚镇的支流会合后称桃渚港,上游溪流短急,下游为平原河网地区,河道纵横交叉,降雨后,一部分洪涝水经天德闸、人民闸及和平闸由洞港出海,另一部分水经蒲兰头闸由红脚岩闸出海。 椒北、桃渚平原共有人口48.9万人、耕地25.93万亩(其中水田17.81万亩,旱土8.12万亩),是临海市、椒江区的主要粮产区。台州电厂位于椒北平原前所街道,是我省能源基地之一,装机135万千瓦。工业产值12.35亿元,农业作物有水稻、柑桔、棉花,属经济发达区。 |
||||||
信息来源:台州市水利局 | ||||||
打印
关闭
|
椒北平原
|
椒北与桃渚平原位于临海东部,南临椒江及台州湾,北接三门县坡坝港,西靠临海市桐峙山,东临东海,区域面积500公里。其中椒北平原居南,面积292平方公里;椒渚平原居北,面积208平方公里,两平原以小山相分,有河道相通,建水闸相隔。桃渚平原地面高程比椒北平原低0.6~0.8米,均为牛头山水库灌区。 椒北平原流域面积292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6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58%,山区123平方公里,占42%,平原地面高程2.8~3.2米,较低洼的是沿海围区,地面高程约2.5米。平原河流纵横交叉,大多发源于西北山区,自北向南注入椒江及台州湾,主要水系龙溪,发源于桐峙山新屋村东流龙王堂后南下,经溪口水库调蓄后,流至梓林,由章安回浦闸和华景闸排入椒江。其他水流分别从黄礁闸,百家王闸入椒江,从陶江闸、松浦闸、杜下浦闸及达岛闸出海。 椒渚平原流域面积208平方公里,其中平原100平方公里,占48%,山区108平方公里,占52%,平原地区高程在2.2~2.4米,最低地区1.8米;平原河流向西向东入海,主要水系有洞港水系,发源于大岭山和长大山,有北涧、山场两小支流在荷花塘会合后称洞港,经下山村洞港闸入东海,主流长20公里,干流长9公里,河宽30~50米;另一条为桃渚港,发源于西北部的白岩山,称雉溪,与来自桃渚镇的支流会合后称桃渚港,上游溪流短急,下游为平原河网地区,河道纵横交叉,降雨后,一部分洪涝水经天德闸、人民闸及和平闸由洞港出海,另一部分水经蒲兰头闸由红脚岩闸出海。 椒北、桃渚平原共有人口48.9万人、耕地25.93万亩(其中水田17.81万亩,旱土8.12万亩),是临海市、椒江区的主要粮产区。台州电厂位于椒北平原前所街道,是我省能源基地之一,装机135万千瓦。工业产值12.35亿元,农业作物有水稻、柑桔、棉花,属经济发达区。 |